破解电子元器件产业“卡脖子”问题 这项行动计划给出答案
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《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21—2023年)》(《行动计划》)。1月29日,封面新闻记者从工信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为解决电子元器件产业“卡脖子”问题,《行动计划》强化应用牵引,在关键、重要、新兴行业如5G、新能源汽车等,着力优化采购模式,规避市场非理性行为,利用各方资源,推动电子元器件差异化应用,以系统性创新弥补局部或单点不足。
工信部就《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21—2023年)》召开新闻发布会(摄影:封面新闻记者滕晗)
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介绍,《行动计划》明确到2023年,优势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,产业链安全供应水平显著提升,面向智能终端、5G、工业互联网等重要行业,推动基础电子元器件实现突破,增强关键材料、设备仪器等供应链保障能力,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。
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子河强调,电子元器件是组成电子信息产品的电子元件和器件的总称,其质量、水平和可靠性直接决定了电子系统和整机产品的性能,在电子信息产业链供应链上处于上游位置,全球电子信息技术强国对此均予以高度重视。
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秘书长古群介绍,目前,我国电子元器件多个门类的产量已稳居全球第一位,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。2019年国内电子元器件产业整体规模达到18632亿元,企业数量超万家,“在诸如铝电解电容、印制电路板、半导体分立器件等部分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”
古群指出,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存在产业大而不强、龙头企业匮乏、基础能力偏弱等不足,特别是很多高端电子元器件还有很大差距。例如,有“电子工业大米”之称的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(MLCC),其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低于4%,在5G基站领域,国产MLCC产品仅实现小批量试用,与国外差距达到10年以上。再如,海量信息传输的光通信领域所必须的光通信芯片、光纤滤波器差距也在5年左右。
据悉,为解决产业“卡脖子”问题,《行动计划》明确,要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,通过在电子元器件领域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,统筹央地、行业资源,推动关键共性技术、前沿技术攻关和产业化。
同时,强化应用牵引,在关键、重要、新兴行业如5G、新能源汽车等,着力优化采购模式,规避市场非理性行为,利用各方资源,推动电子元器件差异化应用,以系统性创新弥补局部或单点不足。
此外,加强行业发展统筹协调,建立沟通协调机制,加强协同配合和统筹协同,及时解决产业发展重大问题,适时推动产业主体集中和区域集聚,解决电子元器件行业散、小等问题。值得一提,《行动计划》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方面提出了引导电子元器件行业信用体系建设,推行企业产品标准、质量、安全自我声明和监督制度。